close

(一)經濟學定義: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

研究人類如何利用稀少性資源下做出選擇其以滿足人類慾望無窮的社會科學(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

個體經濟學之父:馬歇爾

研究經濟個體的經濟行為。如:如何決定商品的價格?、消費者如何購買商品與服務?生產者如何生產商品?

 

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

總體經濟學之父:凱因斯

研究整體經濟的行為。如:國民所得、物價水準、失業率、利率、匯率…

 

(三)財貨(goods)

財產

自由財:

不需支付代價即可取得的財貨,該財貨的供給量大於需求量→不具稀少性的財貨。

如:陽光、空氣、海水

 

經濟財:

需支付代價才可取得的財貨→具稀少性的財貨。

如:所有有價格的商品或服務

 

生產資本財:

使用在生產過程中,用來生產產品或服務的耐久財

如:機器、工具、廠房、電腦…

 

消費財:

最終用於消費而非生產其它產品的材料

 

快速消費品FMCG

一次性且使用壽命短的商品(一年或一年以下)

如:化妝品、菸、食品、電子產品…

 

耐久財:

指不易耗損,可長期使用的商品(至少能使用三年以上)

如:汽車、房屋…

 

互補品:(相輔相成)

當A的價格上升時,消費者便不購買A,導致與A互相搭配的B價格也隨之下降

 

替代品:(無魚,蝦嘛好)

當A的價格上漲時,消費者便不購買A轉而購買B,以替代A

 

獨立品:(井水不犯河水)

無論A的價格如何波動,均不影響B的價格

 

正常財:

當所得增加時,對某項財貨的需求會增加,符合需求法則

當消費者所得增加時,需求量隨之增加

當消費者所得減少時,需求量隨之減少

如:旅遊、看電影、炫耀性商品

 

中性財:

當所得增加時,對某項財貨的需求不變,則此財貨即為中性財。

如:棺材

 

劣等財(貧窮財;inferior good):

當所得增加時,對某項財貨的需求反而減少,不符合需求法則

當消費者所得增加時,需求量隨之減少

當消費者所得減少時,需求量隨之增加

如:季芬財

 

季芬財(Giffen Goods):

只有在消費者的需求曲線相交於基本生存線時才會產生。

消費者迫於生存壓力為了維持其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劣等財(無其他替代的民生用品)若價格提高,則必須放棄奢侈品,消費更多劣等財以維持基本生命;

當其價格降低,消費者始有餘裕選購奢侈品,因此降低了對生存劣等品的需求與購買數量。如:戰亂時期的馬鈴薯便屬於季芬財。(在富裕國家,馬鈴薯為正常財而非季芬財)日據時代的蕃薯(窮的時候吃蕃薯,有錢後改吃白米)

 

炫耀性商品:

價格越高越能炫耀財富與身分地位,符合需求法則

如:皮草、鑽石、珠寶

 

共有財 公共財

競爭性

因為時間、資源、體力…都有限,財產無法同時共享,使用時會減少其他人對該財貨的使用效益

 

排他性

指使用該財貨時,能排除其他沒有付出的人

 

(四)貨幣

貨幣是任何一種被普遍接受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價值儲藏、計算單位的物品。

功能:

(1)交易媒介(貨幣流通時,稱為通貨)

(2)計算單位

(3)價值儲藏

(4)支付工具

 

貨幣的演進:

(1)商品貨幣 如:豬、羊、牛、鹽、貝殼、寶石

(2)金屬貨幣 如:金、銀、銅、鎳、鋅…金屬合金

(3)信用貨幣 如:紙鈔

(4)電子貨幣 如:比特幣、瑞波幣、虛擬錢包

 

()經濟制度

(1)非正式經濟:指政府所無法控制的經濟生產(沒有被包含在正式公布的國民生產總值中)

(2)市場經濟: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有如一雙看不見的手

(3)計劃經濟:國家在生產、資源分配、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劃

 

 

 

 

 

 

 

 

 

arrow
arrow

    鍊金術師-Salig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