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物系統層級關係:生物圈 > 生態系 > 群集 > 族群 > 個體

 

 

()生物圈(Biosphere

定義:指地球上所有生態系的總和,其範圍為海平面上下垂直10公里。(20公里)

 

蓋亞假說(Gaia hypothesis

提出者:詹姆斯·洛夫洛克

內容: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適合生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一個自我調節的整體

 

()生態系

定義:指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和非生物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轉互相作用構成的一個單位。

生態系

生態系組成因子:

生物因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1)生產者

光合自營生物:藍綠菌、藻類、植物

化學自營生物:硝化菌、硫化菌、亞硝酸菌

 

(2)消費者

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為食(草食性生物),如:牛、羊、蟋蟀、松鼠

次級消費者:以初級消費者為食,如:獅子、老虎、青蛙

清除者:以生物遺骸為食,如:禿鷹、蚯蚓、馬陸

 

(3)分解者

原核生物:大部分細菌

原生生物:黏菌、水黴菌

真菌:蕈類、黴菌、酵母菌

 

 

非生物因子:光、空氣、水、土壤、溫度

 

食物鏈(food chain:

表示物種間的食物組成關係,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情況

 

能量金字塔

始於生產者,終於消費者,能量單向流動不可逆

能量在兩個營養級中間的傳遞效率只有10%左右

能量塔

 

()生物群集:同一時空地點的多種生物

生物間的交互作用:

掠食:生物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係

 

競爭:生物不同族群間為了生存、繁衍後代而爭奪有限資源(食物、陽光、水源)的情形。

 

共生:

片利共生:片利共生指一種生物受益,而另一種生物不受影響的共生關係

 

互利共生:兩種生物雙方皆可獲得好處的共生關係

 

寄生:

生物寄居在他種生物體表或體內以獲得食物或保護的關係

 

消長(演替)

群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具有不可逆性與連續性的發展過程

初級消長:原先環境由無土壤與生物開始發展。如:火山新生地

次級消長:原先環境已有土壤與生物。如:火災後的森林

水生消長

陸生消長

 

()生物族群:同一時空地點的同種生物

存活曲線(survivorship curve

提出者:雷蒙·普爾

依照物種的個體從幼體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統計曲線

生存曲線

第一型曲線:這類生物大部分的死亡是發生在最大生命期階段,(生物在幼兒時期較不易死亡,成年後的種內競爭則較為激烈)

:人類、哺乳類

 

第二型曲線:這類生物的死亡率無論在何種年紀都維持一定的比率

:海鷗、水螅、松鼠

 

第三型曲線:這類生物的死亡率在幼年期的死亡率很高,但其年齡或體型達到某一階段或是程度,其死亡率就會下降許多,以量取勝產下許多後代的為其生殖策略

:魚類、樹木

 

()生物個體

定義:能表現出生命現象的個體(代謝、生長、運動、感應、生殖)

代謝反應:

同化需能代謝:

:

生化合成

肌肉收縮

物質運輸

 

異化釋能代謝:

: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發酵作用

糖解作用

 

生長:同化需能代謝反應速率大於異化釋能代謝反應速率

 

運動

 

感應:植物向姓、動物趨姓

 

生殖: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arrow
arrow

    鍊金術師-Salig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